English

培植第一经济增长点

1999-03-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我有话说

虎年岁尾,齐鲁大地高新技术产业喜讯频传:五个国家级、五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98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40亿元,利税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增长40%以上;全省1296家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实现利税45亿元。

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何以发展如此之快?关键是省委、省政府具有强烈的科技意识。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认为,山东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实施重点突破,培植第一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1997年8月,在他的倡议下,由原副省长吴爱英主持,山东省委、省政府邀请在鲁的院士、专家,倾听他们就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山东经济发展的建议。省里专门拨出1亿元专款,编制和实施山东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计划。1998年又一次拨资5亿元。

省委省政府努力为高新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出台了《关于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经济振兴的决定》、《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等政策法规,在土地规划、基本建设、人才引进使用和税收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投资环境。省财政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和十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专项资金,金融部门近年来累计安排近20亿元专项科技贷款,有关部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优先推荐上市融资。高新技术产业提取销售收入的3%—5%用于技术开发的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逐步成为投入的主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威海、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五个国家级开发区,枣庄、烟台、济宁、临沂、泰安五个省级开发区蒸蒸日上,一派生机。

投资重“三大”(国内外大商社、大财团、大企业),项目要“三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这是山东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追求。青岛开发区已与世界50余家跨国企业建立了联系,与十几家世界级的咨询机构建立了信息互通渠道,并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设立了办事机构,引进投资逾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8个,朗讯、惠普、三菱等世界排名前500强的20余家大公司、大财团前来落户或进行合作。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开发高新技术的主战场。率先入区的轻骑工业园、小鸭工业园、医药保健工业园均已渐成“大器”。齐鲁软件产业园已成为国家级四大软件园之一。济南开发区还引导企业从高校和科研院所直接获取科学前沿的最新科技成果,如济南中药厂与中国医科院药物所、上海中药所联合开发的“人工麝香”,成为国家一类新药。

烟台开发区建区立项摒弃低水平重复,以“三高”为主导筛选入区项目,培植起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内工业经济高效运行的“领航舰队”。目前,区内的各类三资企业和内联项目已达615个,吸引国内外大商社、大财团、大企业37个,其中属于“三高”的技术先进型项目达到70%以上。该区围绕培植十大龙头企业、十大创汇企业和八大名牌产品等,全面组织实施高新技术培育工程。建区以来,累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

此外,山东在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中选择了50家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作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样板,实施省级以上火炬项目106项,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1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94个,其中有11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济南市老企业较多,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这个市实行嫁接、改造战略,选择30家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加以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消耗,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过去仅能生产老式产品的济南锅炉厂,是市里的亏损大户。市科委做“媒”,该厂与中科院、原电力部联合开发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成为企业的主导产品,年创利税、利润双超千万元。

在引进中吸收,在吸收中创新,山东发展高新技术提出了“要与巨人同行”的口号。近几年,山东科技三项经费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比重达50%以上,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全省已实施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中2/3是在引进国内外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创新进行的。目前,全省已有47.5%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全省技贸机构已达1万多家。去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00多项,其中属国际领先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00多项,属国内领先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900多项。全省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8000多件,名列全国前茅。

三天出一项专利,五天出一种新产品,这在青岛澳柯玛集团已成为现实。该集团以高、精、新技术开发市场,引进吸收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使自身在产品设计、开发和更新换代方面,迅速与国际大公司接近。他们组织专家攻关,既引进吸收,又努力创新,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三机一体”的多媒体电脑,受到市场欢迎。集团技术中心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立足于自主开发,使电热水器的寿命延长到15年以上,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山东是农业大省,高新技术也在这个领域显示着强大的威力。山东省农科院把高新技术研究作为协作攻关项目,近年来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并多渠道争取资金1500多万元,组织了4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研究员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才,把辐射诱变、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起来,培育出一批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种。通过把牧草基因转移到小麦,育成了抗旱、抗盐碱能力特强的小麦新品种0065,在干旱少雨、不能灌溉的气候条件下,产量可达350公斤左右,已在黄河三角洲、干旱山区和邻省大面积种植。该院科技人员还成功地实现了花生野生种与栽培种的杂交,解决了国际上50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300多个苹果、梨的同质多倍体株系,为有计划地选育优质三倍体果树新品种打下基础。

山东在高科技发展中充满改革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建立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和企业法人承包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他们针对企业创新能力较差、高层次人才少的实际,每一个项目都确定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作技术依托单位,负责研究开发,企业负责产业化的实施,省有关部门随时对项目进展进行调度和现场考察,达不到要求的立即中止实施。各市地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协调小组,根据省里的规划,出台了当地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计划。济南市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去年,他们发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不注重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有名无实,便断然撤销了不符合标准的17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